【信息來源:】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時間:2025-06-20】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相關文件要求,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依托信用評價應用驅動創新發展與高質量建設的實踐為核心,通過深度剖析現存矛盾問題,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實踐參考樣本,切實體現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及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
一、存在和要解決的問題
公共資源交易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涉及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土地出讓、國有產權交易等多個關鍵領域。西安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核心樞紐,公共資源交易規模逐年擴大,但一段時期以來存在以下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信息孤島導致監管效力不高
各部門信用數據分散在住建、市場監管、稅務、法院、金融等各自系統中,數據標準不統一、共享機制缺失,導致監管部門難以及時掌握企業信用全貌。
(二)企業失信成本偏低
傳統監管以事后處罰為主,對虛假投標、業績造假等行為處罰力度不足。
(三)信用修復機制缺位
失信企業在接受處罰后,因信用修復機制不明確、流程缺乏規范指引,即便不良行為公示期屆滿,仍可能在招投標等場景應用中被 “一票否決”,陷入“一次失信、長期受限”的發展困境,既阻礙企業正常經營,也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這些問題的核心在于信用體系建設未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導致信用治理效能不足。根據現狀和需求,需構建項目全生命周期、融入智能化的信用治理新范式。
二、創新舉措
(一)制度創新,著力構建信用評價體系
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信用信息互認共享,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積極探索建立招標投標領域統一分級分類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完善制度基礎。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會同市發改委、市住建局等部門,起草制定《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西安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等文件,為信用評價試點工作夯實制度根基。
搭建共享平臺。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發建設電子化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對接“信用中國”、“電子化營業執照”等系統,實現企業基本信用信息共享。
推動量化應用。2025年3月,市發改委《關于印發2025年推動招標投標創新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擴展試點信用評價結果應用。鼓勵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評標辦法中設定不超過總分值5%的信用評價分值,通過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實現投標人信用情況量化評審,增強投標人守信意識。
(二)打造先進技術與智能化平臺,推動信用評價報告服務落地
以《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國家標準中的指標項為主要評價內容,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整合分散于各部門的信用數據,結合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特點,構建起涵蓋企業基本信息、財務能力、社會責任等綜合信用評價體系,將綜合信用評價結果對接電子招投標系統。通過信用評價系統形成信用評價報告,在交易活動中實際量化應用,實現信用評價與招投標的有機結合。
通過與商業信用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互聯,結合西安市住建部門信用評價指標,形成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評價報告指標39項,對參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投標的企業,進行多維度信用評價。
西安市開展試點的信用評價報告以企業基本信息和信用記錄為基本數據,運用科學的評分模型,對交易主體進行信用評分,評分結果以百分制形式呈現。最終根據信用評分,將交易主體信用等級進行劃分,分別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便于交易各方直觀了解交易主體的信用狀況。投標企業還可根據自身信用評價結果進行信用修復,并及時更新企業信用信息。
三、工作成效及意義
經過近兩年的籌備和十個月的試點工作,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截止2025年4月18日,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在全市11個招投標項目中為476家投標企業出具信用評價報告,成功實現了信用評價分數的科學應用。信用評價報告服務在試點項目和交易主體間獲得了一致好評。
信用評價在公共資源交易中的應用,具有下列重要意義:
(一)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信用評價篩選優質市場主體,減少資質審核的重復性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項目落地效率。
(二)防范交易風險
依托信用報告識別企業履約能力、歷史違規記錄等,可提前預警潛在違約風險,保障交易安全。
(三)促進公平競爭
信用評價打破“信息孤島”,使所有參與主體在統一標準下接受評估,遏制圍標串標、虛假投標等行業亂象。
(四)推動監管轉型
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信用監管”,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治理閉環,實現監管精準化。
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已從單一監管工具發展成為驅動公共資源交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通過信用評價報告的積極引導,交易主體更加注重自身信用形象建設,積極履行交易義務,承擔要約和履約責任,有效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健康發展。其價值不僅體現在交易效率提升和市場秩序規范,更能通過信用數據資產化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也為新時代“放管服”改革提供優秀樣本。
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中對“推動信用報告深度應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以階段性工作成果為新起點,積極推動信用評價場景應用,縱深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平公正、規范高效、陽光透明。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新時代西安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